2月21下午至傍晚廣州強對流天氣實況
2月21日下午至傍晚,廣州各區出現了強雷雨,并伴有局地冰雹、強雷電、短時大風、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根據氣象水文站網的監測,2月21日14時至21時30分,白云區、天河區和海珠區部分地區出現了冰雹天氣,全市共有45個測站雨量超過50毫米,其中3個測站超過100毫米,分別是黃埔區木強水庫(118毫米)、廣州觀象臺(103.2毫米)、天麓湖(102.8毫米);天河區漁沙坦錄得市區最大降水99.1毫米。另外,全市共有24個測站錄得7級以上陣風,其中黃埔區聯合街錄得最大陣風22.2米/秒(9級),海珠區南洲街錄得市區最大陣風16.7米/秒(7級)。實況與21日的天氣預報結論“21日中午前后廣州降水趨于明顯,并可能伴有雷電、短時大風、局地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基本一致。
廣州市白云區、天河區、越秀區、黃埔區先后發布了冰雹橙色預警;同時白云區、黃埔區、增城區還發布了暴雨黃色預警;另外,除番禺、南沙區,廣州其余各區也先后發布了雷雨大風黃色預警信號。隨著強對流云團的逐漸減弱東移,21時30分后各區陸續解除了各類預警信號。
造成這次冰雹過程的主要原因是:
過去兩天位于廣西一帶的西南低槽不斷加強發展,導致偏南暖濕氣流加大向廣州地區輸送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受其影響,20日廣州部分地區出現了輕微回南天和大面積的輕霧,這些都表明了廣州近地面聚集了大量的不穩定能量。21日白天,一股弱冷空氣自粵北滲透南下與偏南暖濕氣流在廣州附近交匯激發了這次強對流過程。
另外,高空南支槽的移近使21日白天廣州上空出現了強烈、傾斜的上升氣流。據廣州雷達監測,此次冰雹云回波最大強度達到了70dBz,云頂高度也發展到了11公里左右,這遠遠高于這個季節的零度層和-20℃層高度(零度層高度春季通常在3.5-5公里)。這不僅有利于將地面大量水汽向上輸送給了雹云,同時也支撐冰雹粒子較長時間停留在云中不斷凝結變大,直到因自身重量而下落到地面進而產生了這次冰雹天氣。
據歷史資料統計,我市冰雹主要出現在2-10月,尤其集中在3-5月,頻次高發區為北部地區。2012-2018年花都區共出現過5次冰雹,3次出現在4月,2次出現在3月,最近的一次冰雹是2016年3月19日,受高空槽和低層偏南輻合氣流影響,花都出現冰雹。2012-2018年從化區共出現9次冰雹,3次出現在3月,3次出現在4月,2次出現在5月,1次出現在7月。最近的一次冰雹是2016年5月5日下午,據群眾反映溫泉桃蓮出現冰雹天。此外近年我市中心城區也發生過冰雹,2018年7月26日傍晚,廣州出現雷雨天氣,下午5點30分,中山八路、越秀東風西路、西門口出現手指大的冰雹。

白云湖街道16:28 石井街道16:40